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53    次浏览
4月8日,省科技厅官网公布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试行细则》,规定在孵化器内创业投资失败的项目,省、市两级财政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资金,将按项目投资损失额总共50%给予补偿。如果首次贷款项目出现坏账,坏账项目贷款本金将由银行、省、市财政三方分担全部损失。该政策4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在这个全民创业、满地创客的时代,广东这片曾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热土,冒险的心跳动得尤其激烈,即使在小小的粥粉面店也能听到创业项目的讨论。省科技厅在此刻宣布这一为创业“部分兜底”的补贴政策,无疑更进一步炒热了创业气氛,为辛苦创业中的创客或仍在犹豫的潜在创客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次采取后置补偿而非前置补贴,显然是为了避免此前的骗优惠类似事件的发生。从出口退税的骗取税收优惠,到节能企业的节能补贴,再到今年广州三个月内三家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补助后失联,这一类的现象几乎在每一个领域的扶持、孵化中均会出现。采取后置补偿,而不是先行补贴,可以从时间节点上避免这一类事件的发生。不过,这样的操作依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前置补贴同样需要警惕的问题,是造假。在骗取前置优惠或补贴的事件中,造假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此次的后置补偿要求虽然严格,也并非没有造假可能。例如企业注册地和主要研发及办公场所必须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场地内,由谁以何标准决定企业可在孵化器注册办公并未说明,而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空间限制名额必然有限,其中如何筛选确有寻租空间。至于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职工人数不超过300人,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以上,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拥有专利、新技术产品、专有技术等自主科技成果……亦可能形成一条包括科技成果认证在内的公司资料“造假链”。即使造假问题可以解决,后置补贴亦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部分兜底”固然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保障,让其放心试错,不至于损失惨重;但也可能纵容一些平庸甚至本无竞争力、没有社会效益的企业依靠政策苟延残喘,而由于孵化器名额有限使一些真正有竞争力的初创企业无法进入。而一旦无竞争力的企业首次贷款出现坏账,又要由银行和省市财政来分担本金损失。这样一来,则会造成占用社会资源与浪费公帑的后果。因此,对于孵化器的准入门槛、是否设置流动机制、如何保证有效竞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创新是否可以孵化出来,企业是否可以扶持起来,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政府砸下巨资而未有回响、“好心办坏事”不乏案例,如当年扶持动漫产业的呼声中拔地而起的动漫产业园。贴钱未必有回应,但贴“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孵化未必可以刺激创新,但开放必然促进创新,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完善的规则制度可以保证创新企业的长远发展,无论是国外的微软、谷歌、脸书、苹果或是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是如此。从孵化器的角度来看,在其创业过程中提供法务支持和创新的技术实现,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与环境,远比在失败后为其“部分兜底”来得有效。在这个全民创业的节点,也不是所有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上天,犹如当年团购大战,每个领域最后只会剩下最具不可替代性的一两家企业。政府为创业者部分埋单,初衷良善却必须警惕可能的造假与纵容。贴钱未必两相欢喜,贴“软件”对于创客、社会发展和政府本身,则均有裨益。